基金项目: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科技专项(LY2306)
作者简介:郑逸(1988-),女,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震应急。E-mail:413233980@qq.com
通信作者:宴金旭(1989-),男,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震应急。E-mail:939986413@qq.com
Sichuan Earthquake Agency , Chengdu 610041, China
Taditional Chuan-Dou style wood frame houses in Sichuan Province; Seismic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Typical seismic damage characteristic
DOI: 10.13512/j.hndz.2024.04.12
穿斗木构架是四川传统民居的主要结构形式,从川东南丘陵到川西山地高原,顺应当地自然环境,就地取材,构造做法较为简单灵活,同时,不同区域的穿斗木构架房屋在构造和装饰上均表现出相应的地域特色,是四川地区古代建筑艺术和技术的集中体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穿斗木构架房屋一般建造年代较早,工匠设计水平不高,且没有相关规范技术文件指导,房屋的建造质量主要由工匠的经验决定,在地震中常呈现出多样的震害特征。国内外学者已对木结构建筑的结构性能和震害特征作了诸多研究,谷军明[1]指出穿斗式木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在地震中也出现木构架破坏、房屋整体倾斜倒塌等破坏形式,谢启芳[2]根据传统木结构建筑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情况,对木结构建筑抗震机理进行了研究, Seo等[3]研究总结出梁柱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主要破坏形式,Maeno[4]通过振动台试验,发现其抗弯作用所产生的恢复力特性在传统木建筑的结构受力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此外,为提高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学者进行了加固修缮方法的研究,段春辉[5]针对木结构自身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加固方法,柯吉鹏[6]针对木结构古建筑的破坏特点,提出运用新材料、新技术的现代加固方法,A.Borri等[7]通过试验证明,使用高强度钢绞线加固后的木梁,其强度和抗弯刚度有很大程度提高,Yail J Kim[8]通过试验表明采用CFRP加固法后,木梁的承载力和延展性分别提高了184%和165%。
目前,学者大多研究某次地震中穿斗木构架房屋的破坏情况,针对不同地震对穿斗木构架房屋造成破坏的整体情况进行的研究较少,此外,部分穿斗木构架房屋虽不再用于居住,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价值不可忽视,将穿斗木构架房屋作为特色传统民居进行加固修缮的研究较为欠缺,且许多现有的加固方法更适用于城市建筑,无法满足村镇建筑的需求。四川境内存在大量穿斗木构架房屋,同时,作为地震多发区,区域内的穿斗木构架房屋通常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表现出多样的震害现象,为本文提供了研究基础。
基于以上,本文结合四川地区的历史震例和震害资料,对区域内穿斗木构架房屋的典型震害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提升穿斗木构架房屋的抗震性能提供参考。
四川地区穿斗木构架房屋多采用天然木材制作而成,其主体架构为“穿斗式”木屋架,房屋自重轻,各节点采用榫卯结构连接,整体性较好[9]。房屋特点可总结为“穿枋过柱,斗成房架”,木构架承重,墙体作围护。
四川穿斗木构架房屋主要分布在川东南地区和川西地区,川北地区穿斗木构架房屋少,其结构与川东南地区穿斗木构架房屋一致,在此不单独列举。川东南地区多丘陵,森林资源较丰富,取材方便,区域内存在大量的穿斗木构架民,其结构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根据房屋的大小,可使用“三檩三柱一穿”、“五檩五柱二穿”、“十一檩十一柱五穿”等不同构架。早年修建的房屋以竹编夹泥墙作围护墙,此外,还有木板墙和砌体墙等围护墙,为适应四川多雨水的气候,屋面多为人字形,铺设小青瓦,房屋整体结构较为灵活轻盈(如图1所示)。
川西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除了传统的穿斗木构架房屋,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尤其是汉藏混居区域,还存在一种“藏式穿斗木构架”房屋,穿斗木架通柱、双梁双檩双挂条,地扦锁脚井字形屋架,房屋的大小以“空”为单位计数,四柱之间为一“空”,小者十余“空”,大者达八十余“空”,采用片石块石或夯土作围护墙,屋面、墙体多装饰,房屋整体较厚重(如图2所示)。
川东南地区的传统穿斗木构架房屋空间紧凑,柱子细而密,选用木料轻,木框架整体较轻,川西地区的“藏式穿斗木构架”房屋空间开阔,柱间距较远,选用木料粗,木框架整体较重,两个地区的房屋承重系数和承重体系基本一致,主要差异在于原材料和建筑风格。川东南地区的传统穿斗木构架房屋一般采用杉木制作,檐下空间可用作避雨或社交闲谈;川西地区的“藏式穿斗木构架”房屋一般采用柏木等木材制作房屋屋面以及立面有木制藏式雕花装饰。
图1 川东南地区穿斗木构架房屋Fig.1 Traditional Chuan-Dou style wood frame house in southeastern Sichuan Province
图2 川西地区穿斗木构架房屋Fig.2 Traditional Chuan-Dou style wood frame house in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地震信息,2008—2022年,四川省共计发生MS5. 0级及以上地震33次。其中,以下地震对穿斗木构架房屋造成了破坏(如表1所示)。
本节在上述12次MS5.0级及以上地震震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经验统计法研究四川穿斗木构架房屋的地震易损性,由于四川穿斗木构架房屋与其他房屋结构相比数量较少,震害损失抽样调查点的房屋数量有限,不按照川东南地区和川西地区分区进行易损性研究。
表1 MS5级及以上造成四川穿斗木构架房屋破坏的震例Table 1 Earthquakes with MS≥5 causing damage to traditional Chuan-Dou style wood frame houses in Sichuan Province
《地震现场工作第四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GB/T18208.4-2011)规定,木结构为简易房屋,将其划分为基本完好、破坏(合并中等破坏和轻微破坏),毁坏(合并严重破坏和毁坏)三种破坏等级,统计得出四川地区穿斗木构架房屋在Ⅵ~Ⅸ烈度下这三种破坏等级的破坏面积,如表2所示。
表2 2008年至今MS5级及以上地震四川穿斗木构架房屋破坏面积Table 2 Damage areas of traditional Chuan-Dou style wood frame houses in Sichuanin caused by earthquakes with MS≥5 since 2008
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四川穿斗木构架房屋的地震易损性矩阵:
式(1)中, Dj表示四川穿斗木构架房屋的三种破坏状态,由j=1,2,3表示,K表示某次地震,N是地震样本数,I表示地震烈度,A表示房屋面积。
计算得出四川穿斗木构架房屋地震易损性矩阵,结合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7742-2020),取各烈度对应的PGA数值,列出烈度、峰值加速度与地震易损性矩阵的关系,结果如表3所示。
利用对数正太分布函数,结合地震动参数PGA对房屋的破坏概率分布进行拟合[10],得出地震易损性曲线,如图3所示。
表3 烈度、峰值加速度与四川穿斗木构架房屋地震易损性关系矩阵Table 3 Relationship matrix between seismic intensity,peak acceleration and seismic vulnerability of traditional Chuan-Dou style wood frame houses in Sichuan Province
图3 四川穿斗木构架房屋地震易损性曲线Fig.3 Seismic vulnerability curve of traditional Chuan-Dou style wood frame houses in Sichuan Province
随着地震动参数的增强,超越破坏的概率高于超越毁坏的概率,Ⅵ度区和Ⅶ度区的穿斗木构架房屋基本完好,少数破坏;Ⅷ度区和Ⅸ度区的穿斗木构架房屋多数破坏,少数毁坏。下文将对其震害现象及成因进行具体分析。
针对地震灾害特征分析,其中一个思路是基于现场灾害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11-12],本节选取上述12次MS5级及以上四川震例作为研究基础,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MS5级及以上地震划分为Ⅵ度、Ⅶ度、Ⅷ度和Ⅸ度四个烈度区,其中,Ⅵ度区和Ⅶ度区属于低烈度区,Ⅷ度区和Ⅸ度区属于高烈度区,下文分别列举低烈度区和高烈度区房屋的典型震害现象,并进行成因分析。
(1)木构架整体破坏情况。木构架作为承重体系,本身抗震性能较好,大部分Ⅵ度区和Ⅶ度区的穿斗木构架房屋整体构架基本完好或歪斜,Ⅷ度区和Ⅸ度区破坏较为严重,区域内部分穿斗木构架房屋局部倒塌或完全倒塌(如图4、图5所示,分别选取2022年6月1日芦山6.1级地震和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的震害照片)。
(2)木构件的破坏情况。木构件,即承重构件,包括柱、梁、枋、檩条,通过枋与柱、梁与柱、枋与梁、檩条与柱等连接方式,构成木构架,其中,檩条通常直接搁置在木柱上,两者无有效拉结,其他构件为榫卯连接。
图4 低烈度区穿斗木构架房屋整体破坏情况Fig.4 Damage levels of Chuan-Dou style wood frame houses in low seismic intensity zone
图5 高烈度区穿斗木构架房屋整体破坏情况Fig.5 Damage levels of traditional Chuan-Dou style wood frame houses in high seismic intensity zone
Ⅵ度区和Ⅶ度区房屋的枋、檩条、少数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柱与梁出现轻微裂缝、榫卯节点轻微脱榫,Ⅷ度区和Ⅸ度区的房屋榫卯节点拔榫、枋或檩条折断、部分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柱与梁断裂或折断(如图6、图7所示,分别选取2014年11月22日康定6.3级地震和2022年9月5日泸定6.8级地震的震害照片)。
图6 低烈度区穿斗木构架房屋木构件的破坏情况Fig.6 Damage levels of traditional Chuan-Dou style woodframe houses in low seismic intensity zone
图7 高烈度区穿斗木构架房屋木构件的破坏情况Fig.7 Damage levels of timber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uan-Dou style wood frame houses in high seismic intensity zone
木构架存在以下薄弱环节:受木材老化、虫蛀和湿度等问题影响,木构件会腐朽、断裂或变形,榫卯节点受制于加工工艺,无加固措施,当木构件受损,节点易发生榫口松动、卯口开裂
围护墙典型震害特征包括开裂、外闪、倒塌。Ⅵ度区和Ⅸ度区房屋的围护墙墙体出现轻微或较大裂缝,局部分层剥落,Ⅷ度区和Ⅸ度区房屋的围护墙墙体出现大面积坍塌或完全倒塌(如图8、图9所示,分别选取2013年1月8日白玉5.4级地震和2022年9月5日泸定6.8级地震的震害照片)。
图8 低烈度区穿斗木构架房屋围护墙的破坏情况Fig.8 Damage levels of filler walls of traditional Chuan-Dou style wood frame houses in low seismic intensity zone
图9 高烈度区穿斗木构架房屋围护墙的破坏情况Fig.9 Damage levels of filler walls of traditional Chuan-Dou style wood frame houses in high seismic intensity zone
围护墙存在以下薄弱环节:围护墙与木构架之间无拉结措施,地震时易与框架相互挤压和撞击,导致墙体开裂或倒塌。
屋面典型震害特征包括梭瓦、溜瓦和塌陷。Ⅵ度区和Ⅶ度区房屋的屋面轻微梭瓦或溜瓦较多,Ⅷ度区和Ⅺ度区的房屋屋面大面积溜瓦或塌陷(如图 10、图 11所示,分别选取2022年6月20日马尔康6.0级地震和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的震害照片)。
图 10 低烈度区穿斗木构架房屋屋面的破坏情况Fig.10 Damage levels of rooftops of traditional Chuan-Dou style wood frame houses in low seismic intensity zone
图 11 高烈度区穿斗木构架房屋屋面的破坏情况Fig.11 Damage levels of rooftops of traditional Chuan-Dou style wood frame houses in high seismic intensity zone
屋面存在以下薄弱环节:屋面通常荷载大,房屋整体上重下轻,屋面与木构架缺乏固定措施,且瓦片直接搁置于檩条上,地震时容易脱落。部分安设装饰构件,增加了屋面重量,更易塌陷。
结合房屋地震易损性分析,得出:低烈度区的穿斗木构架房屋以非承重构件的屋面和围护墙破坏为主,木构架轻微受损,不影响其承重功能;高烈度区的穿斗木构架房屋屋面和围护墙破坏严重,此外,部分房屋的木构件节点失效、木构件破坏,导致木构架不再具备承重功能,以致房屋整体垮塌。总体而言,四川地区穿斗木构架房屋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基本能够做到“墙倒屋不塌”。
通过对四川穿斗木构架房屋典型震害特征进行研究,基于房屋“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原则,考虑到四川穿斗木构架房屋的地域特色及历史文化价值,针对其薄弱环节,建议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提升四川穿斗木构架房屋的抗震性能:
(1)注重低烈度区房屋的日常维护,针对高烈度区房屋承重构件损坏、榫卯节点拔榫、脱榫节点失效等震害现象,可采用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提升木构件的强度和刚度、CFRP(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强木构件的承载力和延展性,同时, GFRP(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对节点进行约束,增强节点受力性能。
(2)穿斗式木构架房屋一般纵向柱间距较大,尤其是大开间的“藏式穿斗式木构架”房屋,纵向抗侧刚度较差,可通过设置剪力撑或屋架斜撑提高房屋的整体稳定性及房屋的抗震能力。
(3)针对屋面,应注意清理维护,及时更换新瓦,同时采用轻型材料制作瓦件和装饰,减轻屋面整体重量。针对围护墙,应特别注意,按易损性从高到低来划分,石墙最易遭到破坏,其次是夯土墙、砖墙,最后是竹编夹泥墙和木板墙,尤其是“藏式穿斗式木构架”房屋,可引入水泥、砖砌体等材料代替夯土、毛石等传统材料,提升墙体的强度,同时增设围护墙和木柱间的拉结。
(4)尽量不破坏房屋初始形态及历史文化风貌,通过采用新型防蛀防潮措施、更换部分老旧木构件、使用强度较大的加固构件强化节点连接等措施,对百年老屋予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