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利用FOCMEC方法和gCAP方法反演河源4.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在使用FOCMEC方法时,量取了39个P波初动和7个S波初动及振幅比,P波、SH波和SV波的初动矛盾数分别为1、2、2,振幅比矛盾数为1,符合约束条件,结果可信(图4a、5a)。使用gCAP方法时,对参与台站多次校验,最终选取了9个方位角分布和拟合较好的台站(图4a)。图5b为河源4.3级地震的波形拟合误差(RMS)和震源机制解随深度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深度为9 km时RMS值最小。图5c为深度9 km时对应的波形拟合图,可以看到,方差缩减量(variance reduction)达到85.3,且绝大多数波形拟合度均达到85%以上,拟合结果较好,反演结果可信。
图3 东源4.5级地震余震序列分布和沿不同剖面的震源深度分布图Fig.3 The aftershocks sequence distribution and the focal depth distributions along different cross sections of Dongyuan MS4.5 earthquake
图4 河源4.3级地震(a)和东源4.5级地震(b)反演震源机制时使用的台站分布Fig.4 Distribution of stations used in the inversion of focal mechanism of Heyuan MS4.3(a)and Dongyuan MS4.5(b)earthquakes
两种方法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如表1所示,利用Kagan三维旋转方法计算两个震源机制解的距离,两者相差36º,有一定的差异[19-20]。根据Zoback类型划分标准[21],FOCMEC方法计算得到的震源机制为走滑型(SS),而gCAP方法计算得到的震源机制为正断型(NF)。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利用FOCMEC计算时,LVY和XIG两个台站初动方向约束了反演结果,但计算时可明显看到两个台站记录初动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可能是仪器类型更改导致的初动方向错误,也可能是波形记录信噪比问题导致方向的不确定性,需要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予以确认。但总体上看,两个结果相差不大,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采用同样的计算方式反演东源4.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FOCMEC方法使用了60个P波初动和7个S波初动及振幅比结果,P波、SH波和SV波的初动矛盾数分别为0、3、1,振幅比矛盾数为2,符合约束条件(图4b和图6a)。gCAP方法使用了9个台站波形(图4b),波形拟合误差和震源机制解随深度变化情况如图6b所示,结果显示最佳反演深度为9 km;其波形拟合图如图6c所示,方差缩减量为92.8,拟合结果较好。表1给出了两种方法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解。两种方法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类型均为走滑性(SS),旋转距离仅相差6°,两个结果基本一致。
图5 利用FOCMEC方法和gCAP方法反演河源4.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Fig.5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of Heyuan MS4.3 earthquake inverted by FOCMEC and gCAP method
图6 利用FOCMEC方法和gCAP方法反演东源4.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Fig.6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of Dongyuan MS4.5 earthquake inverted by FOCMEC and gCAP method
表1 河源4.3级地震和东源4.5级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Table 1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Heyuan MS4.3 and Dongyuan MS4.5 earthquakes
对于两种方法得到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可以通过矢量合成P、T轴,获取平均解结果,如表1和图7所示。结果显示,河源4.3级地震平均解的P轴方位为302º,倾伏角为44º,T轴的方位为34º,倾伏角为2º,震源机制类型为正走滑型(NS)。P轴较陡,T轴较为水平,显示该地震不仅受到水平方向的拉张应力作用,还受到水库重力的挤压应力影响,与峡谷及大坝区应力场特征基本一致[22]。两个节面走向均和断裂走向保持一致,而余震分布又呈椭圆分布,因此无法判断哪个节面为发震断层面。东源4.5级地震平均解的P轴方位为288º,倾伏角为5º,T轴方位为19º,倾伏角为9º,震源机制类型为走滑型(SS)。P轴和T轴接近水平,显示该地震主要受水平构造运动影响,基本不受水体重力影响,这与新丰江库区的锡场西侧区域应力特征较为一致[22]。根据余震分布情况,基本可以判断SSE向为东源4.5级地震发震断层面的走向。
图7 河源4.3级地震(a)和东源4.5级地震(b)震源机制平均解结果Fig.7 The average solutions of focal mechanism of Heyuan MS4.3(a)and Dongyuan MS4.5(b)earthqua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