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分析RISP系统对仙游地震序列的处理能力,本文对匹配事件的精准率进行了详细分析,还对系统漏检测、多检测事件及处理结果中与人工地震定位、量取震级偏差较大的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图3 仙游地震序列自动目录与人工目录的震级—时间分布图及地震累积数量变化图Fig.3 M-T map distribution map and earthquake cumulative number map of automatic catalog and manual catalog of Xianyou earthquake sequence
图4 人工检测出的ML<1.0地震事件波形记录Fig.4 Waveforms of earthquakes with ML<1.0 which are manually detected
图5 福建仙游ML5.0地震序列人工与自动目录不同震级段地震数量对比Fig.5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of earthquakes with different magnitudes in manual catalogue and automatic catalogue of the Xianyou ML5.0 earthquake sequence in Fujian
3.1 匹配事件精准率分析
自动目录与人工目录匹配成功事件462个,其中ML2.0以上地震事件匹配率为100%,ML1.0~1.9地震事件匹配率为94.57%,ML<1.0地震事件匹配率为53.4%。图6分别为自动目录与人工目录匹配事件的发震时刻,震源位置,震源深度和震级偏差的统计图,其中发震时刻偏差不超过1s的地震有455个,占比99.13%;震源位置偏差小于5 km的地震有453个,占比98.69%;震源深度偏差在5 km内的地震有420个,占比91.5%;震级偏差不超过0.5的地震有411个,占比89.54%。
通过对匹配成功的462个事件的分析可见(图6),RISP系统产出事件的发震时刻与震中位置偏差均在合理范围内。震源深度的偏差较大,震源深度偏差在5~10 km范围内的事件共39个,无深度偏差大于10 km的事件。造成深度偏差的原因为仙游地震序列中有较大比例事件清晰震相数不足5个,这些事件无法提供可靠的震源深度,因此人工编目大多采用人工设定的固定深度,如5 km、10 km;而自动目录的事件震源深度分布在0~20 km之间,集中分布区间为7~15 km。已有研究显示,仙游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主要分布于7~17 km[20],排除因拾取震相数较少无法有效约束震源深度的部分事件外,整体而言,自动目录震源深度分布较人工目录更为合理。
从震级偏差统计图(图6d)可以看出,自动目录震级比人工目录震级偏大的地震比例较高,其主要原因为:主震发生后,为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产出较为完备的余震目录,对于可多台定位但震相不清晰且ML<1.0的事件,人工分析时只量算最近台的单台震级,而RISP系统则会自动量算所有参与定位台站,包括一些较远台站的单台震级。根据蔡杏辉等[21]针对福建台站单台震级偏差的研究,震中距小于50 km的台站,单台震级普遍偏小,而震中距大于100 km的台站,单台震级会偏大。如果人工仅采用震中距小于50 km的单台震级来计算事件震级,会造成ML<1.0匹配目录震级偏差较大。
图6 地震参数偏差统计图Fig.6 Deviation statistics of earthquake parameters of matching events between manual catalog and automatic matched catalog
ML≥1.0人工目录与自动目录匹配事件的震级偏差基本呈正态分布(图7),震级偏差超过0.5的事件有1个,为8月3日03时00分01秒ML1.0级地震,如图8所示,人工目录在量算这个地震事件时所使用的清晰台站数少于自动目录,RISP系统除了使用与人工目录相同的台站外,还量算了其它几个较远台的单台震级,最远台站震中距约80 km,因此本文认为自动目录产出的事件震级更为合理。
图9为人工目录与自动目录匹配事件的Pg震相与Sg震相到时偏差,自动目录中共5531个Pg震相和6057个Sg震相与人工目录相匹配,匹配率分别为78.3%和65.9%。统计结果呈正态分布,且峰值均为0.0s,Pg震相到时误差在0.1s和0.5s以内占比分别为78.92%和94.18%; Sg震相到时误差在0.1 s和0.5以内占比分别为73.02%和92.12%。
图7 人工目录ML≥1.0事件的震级偏差统计图Fig.7 Magnitude deviation statistics of matching events with ML≥1.0 between manual catalog and automatic catalog
图8 震级偏差大于0.5地震事件波形图Fig.8 Waveforms of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 deviation larger than 0.5
3.2 漏检测事件分析
RISP系统漏检测事件共282个,均为ML<2.0地震事件,其中1.0≤ML<2.0事件7个,占比为2.5%;ML<1.0事件269个,占比为94.7%。对于ML<1.0事件,人工目录所用台站数较少,有些台站波形信噪比较低,震相不清晰,导致RISP系统难以识别,从而无法满足事件关联所需最少震相数为5个的条件。本文研究认为,对于此类清晰震相数较少的事件,可以考虑采用FAST等针对微小震的事件检测算法来提高RISP对此类事件的处理能力。
图9 Pg震相(a)与Sg震相(b)到时偏差Fig.9 The arrival time deviation of Pg phase(a)and Sg phase(b)of manual catalog and automatic catalog of the aftershocks sequences
自动目录漏检测ML≥1.0事件有7个,原因均为RISP系统在处理重叠事件或密集事件时出现错误。仙游地震序列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重叠事件(约占18.4%),RISP系统在处理重叠事件时,可能会出现震相到时拾取偏差增大,或者震相类型识别错误的情况,导致定位结果偏差较大,无法与人工目录匹配成功,以12月30日8时13分ML1.3地震(图 10(a))为例,就是系统误将前一个地震的Sg震相识别为后一个地震的Pg震相,导致该事件无法与人工目录匹配。对于较大地震发生后的密集地震事件,RISP系统往往会漏分析后续的事件,以8月3日5时24分ML1.4地震(图 10(b))为例,在该事件发生前50 s另一个ML2.8地震发生,而该事件初至波形被湮没于前一个地震的尾波中,人工目录产出时也只分析了较近的3个台站,使用5个震相进行地震定位,清晰震相仅为3个,导致RISP系统震相关联失败。
图 10 漏检测地震事件波形图Fig.10 Waveforms of earthquakes which are undetected by RISP system
表1 系统多检测震级ML>1.0地震事件Table 1 Earthquakes with ML>1.0 which were undetected by manual catalog
3.3 多检测事件分析
相较于人工目录,RISP系统多检测事件162个,本文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对多检测事件逐一进行分析,确认162个多检测事件均为人工漏分析的仙游地震事件。多检测事件的震级主要分布于ML0.7~1.7之间(图5),其中多检测事件的最小震级为ML0.2,最大震级为ML2.2。多检测事件中,震级大于ML1.0的事件有43个,全部为仙游序列地震事件,触发台站数均大于5个且震相清晰,详见表1。人工漏分析的最大地震事件为8月19日17时36分49秒ML2.2地震,该事件前29 s发生了ML3.8地震,致使后续事件震相信噪比降低,人工拾取难度较大(图 11a)。通常情况下,密集余震序列往往伴随主震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由于人工编目产出的时效性要求,现有工作模式下人工分析会优先处理JOPENS编目管理中已自动触发的事件,或者人工从连续波形中检出的较大的地震事件来产出快报目录,可能会出现一定数量的漏分析事件,如图 11(b)为3个连续的RISP系统多检测事件,人工优先分析了其后6 min的ML 2.1地震事件,未能及时返回捡拾这3个事件,造成漏分析。
图 11 多检测地震事件波形图Fig.11 Waveforms of earthquakes undetected by manual catalog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漏分析事件则是编目人员在日常浏览波形记录时未检出的事件,这些事件的震级甚至超过ML1.0且多台震相清晰(图 1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