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项目(2020010406);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704014);四川省地震局“川滇区域GNSS大地构造物理及壳幔动力研究”创新团队(201903)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刘江(198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电离层数据解算分析工作。E-mail:22388116@qq.com
(1.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2.四川启明豪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成都 610031)
(1. Sichuan Earthquake Agency,Chengdu 610041,China;2. Sichuan Qiming Haos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Chengdu 610031,China)
DOI: 10.13512/j.hndz.2021.02.09
基于C/S架构,采用C#、MySQL、ArcGIS等技术设计开发电离层VTEC异常分布产出系统,通过手动和自动模式快速产出全球VTEC、中国区域VTEC异常分布、空间环境参数及中国区域格网点VTEC时序曲线。系统实时监测全球VTEC、中国区域VTEC异常扰动变化,可测试地震—电离层监测在中国区域的应用效能,尝试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电离层前兆信息。
Based on the C/S architecture,the article uses C#,MySQL,ArcGIS and other technologies to design and develop the ionospheric VTEC anomaly distribution output system,which can quickly produce global VTEC,China regional VTEC anomaly distribution,spatial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nd VTEC time series curve of grid points in China through manual and automatic modes. The system can monitor the disturbance changes of global VTEC and Chinese regional VTEC abnormal in real time,and can test the application effectiveness of earthquake-ionospheric monitoring in China,and try to provide ionospheric precursor information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近年来,地基电离层探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地震前兆研究[1]。其中,电离层垂直电子浓度总含量(VTEC)是电离层特性的一个重要参量,对于电离层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GNSS观测由于具有观测及时、覆盖范围广、观测精度高、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电离层研究,是监测VTEC实时变化的最主要技术手段之一[2-4]。
随着地震预报需求的日益迫切及电离层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地震-电离层预报模式逐渐成为地震预报新的研究方向。自2018年以来,四川省地震局GNSS中心与中国地震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快速获取陆态网络中国区域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观测数据(包含GPS、GLONASS卫星信息),解算中国区域电离层VTEC[5-7],开展临震电离层异常扰动的监测和研究。为有效监测全球、中国区域电离层异常扰动变化,研究震前电离层异常短临特性,本文设计开发电离层VTEC异常分布产出系统。该软件可快速产出全球VTEC、中国区域VTEC异常分布,自动产出结果延迟1~2 d,同时对空间环境参数F10.7、Kp、Dst及中国区域格网点VTEC时序变化进行监控,极大地提高了电离层VTEC异常监测能力,进一步测试中国区域地震—电离层监测预报的应用效能,尝试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电离层前兆异常判定依据。
基于Windows 2008/2012操作系统,采用C/S架构(Client-Server,即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作为后台开发语言,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ArcGIS作为图片成果产出平台,通过分层技术体系结构实现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交互性。整体系统框架分为基础层、数据层、应用层、业务层和用户层五个层次(见图1)。其中,基础层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监控软件等基础设施;数据层包括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基础数据包含属性数据、地图数据,业务数据包含星历及时钟等控制文件、空间环境参数数据、VTEC格网数据;应用层为该系统提供业务支撑,包括ArcGIS平台、数据库访问引擎、数据下载等;业务层按照系统业务规划和需求,实现所有业务功能,包括观测数据解算、VTEC异常提取、全球VTEC异常分布、中国区域VTEC异常分布、空间环境参数及格网点VTEC时序曲线、数据查询等;用户层面向系统用户,提供成果查询、成果展示和成果手动产出等功能。
系统选取陆态网络中国区域70个均匀分布的GNSS基准站观测数据(站点分布见图2),通过自动和手动模式采用FTP方式下载各类数据,选择球谐函数作为电离层VTEC的拟合模型,自动调用Bernese数据处理软件,建立中国区域电离层格网模型,解算中国区域电离层VTEC格网数据(经纬度分辨率1°×1°)。结合CODE全球电离层格网数据,采用滑动四分位距法分别提取全球、中国区域VTEC异常信息,将全球VTEC、中国区域VTEC异常信息及空间环境参数导入数据库,利用ArcGIS平台分别产出全球VTEC异常分布、中国区域VTEC异常分布、空间环境参数及中国区域格网点VTEC时序曲线,具体处理流程如下(见图3)。
图2 陆态网络选取站点分布图
Fig.2 Distribution map of selected sites in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对于中国区域电离层格网数据解算,可采用以下方法:利用GPS双频接收机2个频率载波相位观测值及其加载的伪距码观测值,通过载波相位平滑伪距观测量,形成电离层残差组合[7],公式如下:
(1)
式(1)中:P4为载波相位平滑伪距,c为光速,f1、f2为卫星载波频率,Δbs是卫星系统硬件延迟,Δbr是接收机硬件延迟,TEC为倾斜路径总电子含量。
采用球谐函数对电离层VTEC进行建模,数学表达式[7]:
(2)
式(2)中:VTEC(β,s)为垂直总电子含量,nmax为球谐展开的最大阶数,β为穿刺点地理纬度,s为日固系中穿刺点经度,为n阶m次归一化缔合勒让德函数,anm和bnm为待估计电离层模型参数。TEC与VTEC数学表达式[7]:
TEC=VTEC·F(Z) (3)
(4)
式(4)中:F(Z)是电离层投影函数,单层模型高度H取350 km,α为0.978,R为6387 km,Z为卫星天顶距。
将式(2)、(3)、(4)代入式(1),形成最终解算方程[7]:
(anmcos(m·s)+bnmsin(m·s))+c·Δbs+c·Δbr (5)
式(5)中:anm,bnm,Δbs,Δbr为待估计未知量,采用每2 h多项式模型与单日固定值的接收机硬件延迟和卫星硬件延迟共同建立法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求解,解算出每2 h的模型参数和单日硬件延迟后,便可解算中国区域电离层格网数据[6]。选择球谐函数作为电离层VTEC拟合模型,算法成熟,因此VTEC解算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
选用滑动四分位距法提取VTEC异常信息,选取前15 d相同时刻的观测值求取相应四分位距(IQR)及中位数(M),建立上下边界阈值M±1.5×IQR,当同一时刻观测值超出上或下边界时,该观测值视为异常,且高于上边界为正异常,低于下边界为负异常。滑动四分位距法M±1.5×IQR的判断阈值,约为标准差的2倍,检测置信度为95%。
从二维空间分布分析全球及中国区域电离层VTEC异常分布,分析VTEC异常的ΔTEC空间分布,计算方法如下:
(6)
其中,ΔTEC为VTEC的扰动异常,L1和L2分别为VTEC背景上下边界阈值,K为待分析时刻VTEC值。
系统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C#作为后台开发语言。系统登录界面(见图5),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系统运行主界面。主界面分为功能菜单、用户操作及图形展示三部分,根据用户需求分别展示全球VTEC异常分布(见图6)、中国区域VTEC异常分布(见图7)。
功能菜单位于主界面左上侧,包含系统配置、手动产出、时序曲线、数据转换、数据导出、数据下载、任务列表等功能。
用户操作位于功能菜单下方,包含查询条件和查询结果两部分。其中,查询条件需要设置日期、检验倍数、滑动天数、产出方式和图片分类。检验倍数为四分位距异常检验倍数,滑动天数为背景观测数据滑动窗口长度,默认值分别为1.5倍和15 d;产出方式分为自动和手动,图片分类分为中国和全球,用户根据需要选择设置。查询结果分为图片文件和地图文件,图片文件为电离层VTEC异常分布图,全球VTEC异常分布图时间间隔为1 h,中国区域VTEC异常分布图时间间隔为2 h(见图6、图7);地图文件为图片文件对应的矢量图,用户根据需要选择文件并利用ArcGIS软件修改图片底图、图片标注、VTEC异常分布等设置(见图8)。
图形展示位于用户操作界面的右侧,根据查询条件和查询结果可分别查看全球VTEC异常分布、中国区域VTEC异常分布。
系统设置包括TEC分布图参数, GNSS数据下载,CODE数据下载三部分(见图9)。其中,TEC分布图参数需要设置检验倍数和滑动天数,默认值分别为1.5倍和15 d;GNSS数据下载通过FTP方式每天自动下载陆态网络中国区域GNSS基准站观测数据;CODE数据下载通过FTP方式每天自动下载星历、时钟等数据解算控制文件及全球电离层格网数据文件。
自动模式为系统默认工作模式,按照系统设置的默认参数,每天自动下载中国区域GNSS观测数据、星历及时钟等控制文件、CODE全球电离层格网数据和空间环境参数等数据,调用Bernese软件完成数据自动解算,获取中国区域电离层格网数据。结合CODE全球电离层格网数据,采用滑动四分位距法提取异常信息,自动产出全球VTEC、中国区域VTEC异常分布。用户设置查询条件,产出方式选择自动,点击查询功能,选择查询结果中的图形文件,即可查看电离层VTEC异常分布结果;点击播放功能,可动态展示电离层VTEC异常分布变化;修改查询条件,点击生成功能,可重新生成电离层VTEC异常分布结果(见图6,图7)。
手动模式为用户选择模式,手动导入中国区域GNSS数据,设置图形结果保存目录、检验倍数、滑动天数、开始和结束时间等参数,勾选数据解算和异常分布图选项,点击确定。系统根据用户需要自动调用Bernese软件完成数据自动解算、异常信息提取、图形结果产出等功能(见图 10)。用户设置查询条件,产出方式选择手动,点击查询功能,选择查询结果中的图形文件,即可查看电离层VTEC异常分布结果,播放和生成功能与自动模式相同(见图6,图7)。
时序曲线功能基于数据库中保存的空间环境参数(F10.7、Kp、Dst)及中国区域电离层格网数据,用户通过设置经纬度、异常检验方法、检验倍数、滑动天数、开始及结束时间等基本参数,设置F10.7、Kp、Dst、VTEC、ΔTEC、时间刻度等参数,点击生成功能,系统根据用户需要绘制空间环境参数及中国区域格网点VTEC时序曲线。其中,空间环境参数时序图中的红色直线为参数阈值;VTEC时序图中的红色曲线为观测值,灰色曲线为VTEC观测背景上下边界阈值;ΔTEC为VTEC的扰动异常。同时,系统具备图形导出、异常数据导出功能(见图 11)。
系统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数据转换、数据导出和数据下载等功能。
数据转换:用于将原始观测数据压缩文件(D.Z文件)转换为原始观测数据文件(O文件)。选择观测数据文件目录,点击确定,数据自动转换(见图 12 a)。
数据导出:用于将起止时间内的空间环境参数F10.7、Dst、Kp以文本文件格式导出,便于用户查找和读取。设置开始及结束时间,选择数据保存目录,勾选空间环境参数,点击确定,完成数据导出(见图 12 b)。
数据下载:用于下载起止时间内的星历、时钟等数据解算控制文件及CODE全球电离层格网数据文件。设置开始及结束时间,选择数据保存目录,点击确定,完成数据下载(见图 12 c)。
该系统于2020年6月设计完成,并安装部署试运行,系统运行情况良好。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发生MS6.0地震,利用该系统手动模式产出全球VTEC、中国区域VTEC异常分布。结果显示,2019年6月14日震中区域附近均出现明显的电离层异常扰动,其中6月14日12:00(UT)异常最为明显,异常持续时间长达8 h,电离层异常耦合的局部性、集中性和显著性特征明显(见图 14、图 15)。
图 14 2019年6月14日 12:00 UT全球VTEC异常分布图
Fig.14 Distribution map of global VTEC anomalies at 12:00 UT on June 14th,2019
图 15 2019年6月14日 12:00 UT中国区域VTEC异常分布图
Fig.15 Distribution map of VTEC anomalies in China at 12:00 UT on June 14th, 2019
此外,利用时序曲线功能产出2019年6月1日至6月20日空间环境参数及震中附近格网点(28°N, 104°E)电离层VTEC时序曲线(见图 16)。其中,空间环境参数时序曲线显示6月14日空间环境参数(F10.7、Kp、Dst)均未超过阈值,排除长宁地震前太阳活动、磁暴等空间环境变化对电离层异常扰动的影响;VTEC时序曲线显示6月14日震中附近格网点电离层VTEC异常扰动明显,并从时间尺度验证了该异常扰动与长宁地震发生的相关性。
图 16 2019年6月1日至6月20日空间环境参数及格网点(28°N, 104°E)电离层VTEC时序曲线变化
Fig.16 Variation of spac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nd ionospheric VTEC time series curve at grid point (28 ° N,104 ° E) from June 1st to June 20th,2019
本文设计开发了电离层VTEC异常分布产出系统,实现了全球VTEC、中国区域VTEC异常变化实时监测。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自动产出全球VTEC、中国区域VTEC异常分布图,产出结果延迟1~2 d,有助于全球、中国区域电离层VTEC异常实时监测;
(2)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手动产出指定时间段全球VTEC、中国区域VTEC异常分布图,有助于分析历史地震发生前后电离层VTEC异常扰动变化。
(3)系统提供空间环境参数、数据解算控制及电离层VTEC格网数据等文件下载功能,同时提供图形产出结果修改编辑功能,便于用户使用。
目前,电离层VTEC异常分布产出系统已成功应用到四川省地震局监测预报日常工作,其图形产出结果已参与地震监测预报会商,实现了全球VTEC、中国区域VTEC异常变化实时监测。为了测试地震-电离层监测在川滇地区的应用效能,该系统仍需完善。未来,基于地基和空基电离层探测技术,开展天地一体化联合观测,进一步加强川滇地区电离层异常扰动监测能力,分析地震前后电离层多参量异常变化,深化不同参量之间的关联,完善地震-电离层耦合理论模型,尝试将电离层地球物理异常信息用于川滇区域临震监测预报,这对于川滇地区震情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致谢:CODE为该系统提供全球电离层格网数据;中国地震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为该系统提供观测数据。